溧阳市第五中学地处溧城东郊,占地44亩,环境幽雅,风景秀丽,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。市五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,前身为马垫乡新庄中学,1989年与党城中学合并迁至现校址命名为马垫初级中学。1993年与歌岐中学初中部再次合并,设置五轨,改名为溧阳市第五中学。
学校现有班级数11个,学生469名,在岗教师43人(含调研员1名),全部具有教师资格证书,学历达标,本科率为72.1%(31人),其中高级教师8人,中级教师16人,市级四类优秀教师5人。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基本齐全,初步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。
学校牢固树立了“德育为首,五育并举”和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”的观念,建立健全了从行政干部、班主任、各科教师到后勤人员的德育工作网络,基本做到了“教书育人,服务育人,环境育人”。全体教师确立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,不让一个学生掉队”的观念,加强教学常规的流程和细节管理,认真做好防差补差工作,就近吸收外来工子女入学,做好“两免一补”工作,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,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。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,开齐开足规定课程,不补课,不加班加点,不搞题海战。倡导教师“在岗时间认真工作,下班时间好好休息”。
学校关心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学历提高,在经费不甚宽余的情况下,选派教师外出学习,为每一位教职工征订一份教育教学杂志。为了丰富第二课堂及活动课程的有效开设,学校选派图书管理人员、实验人员参加常州市级培训。学校图书室、实验室分别是溧阳市合格图书室和合格实验室。学校现有五个溧阳市级课题,注重课题工作开展的实效性,将课题活动和常规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从备课、上课、作业批改、课外辅导和学生活动等环节中发现问题,研究问题,解决问题,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。数学、语文教研组分别荣获溧阳市优秀教研组称号。
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。建立安全保卫制度、学生请销假制度、安全信息上报制度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实验物品体育器械保管制度等,在易出问题处张贴警示标志。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,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。加强食堂管理,做到食堂卫生干净,让教师和学生吃上放心、舒心、可口的饭菜。学校食堂管理达溧阳市B级标准。
学校创设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构建和谐校园,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。引导全体教职工敬业爱岗、踏实进取。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“控流”方案,并落实到位,严格按照《江苏省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》进行学籍档案、辍学、转学登记等管理。
近年来,在优质生源和优质师资大量流失的情况下,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城郊学校中仍然保持中上游水平。2006年,省溧中提前录取的100名学生中,我校宗赟同学居市第36名。王倩同学在中考中获市第一名,摘取了当年中考状元之桂冠。2007年,我校初一、初二、初三的教育教学质量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。学校是溧阳市文明单位、溧阳市优秀家长学校、溧阳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,学校档案室荣获2006年度档案建设先进单位,学校团总支荣获2005年度常州市先进团组织称号。
下一个阶段,在市教育局和溧城镇党委的领导下,以江苏省中小学校园管理条例为依据,继续发扬艰苦奋斗,勤俭办学的精神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依法办学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,创造条件,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,继续抓实常规教研和课题活动,加强备课组建设,力争使教学常规工作从规范走向精细。继续做好防差、补差、转差工作,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,贯彻“健康第一”的思想,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,尽最大努力,争取最好的办学效益。 |